湖南法治報訊(通訊員 雨小田)日前,君山法院審結一起保管合同糾紛,親姐妹對簿公堂。
2002年-2017年,程乙在外務工,將一本存折交給姐姐程甲保管。程乙表示,十余年間,自己陸續(xù)往存折中存入62.92萬元。然而,姐姐程甲及其丈夫彭某、兒子彭小某在未經(jīng)自己允許的情況下,分76次將錢取走。程乙多次向程甲索討未果,又向公安機關報案,經(jīng)多次協(xié)商后程甲仍未歸還錢款,因此訴至法院,要求程甲歸還220725元。
法院審理查明,2003年5月7日至2017年7月12日,程甲從程乙交予保管的存折內(nèi)取款43筆,委托丈夫彭某、兒子彭小某取款13筆,共計367980元。而程甲又先后陸續(xù)向程乙賬號存款、轉賬159117元,并支付10.5萬元用于程乙兒子購房、轉賬給程乙兒媳8000元、幫程乙繳納保費2.7萬元、以程乙名義支付母親的贍養(yǎng)費11300元。
法院審理認為:原告程乙與被告程甲系親姐妹,程乙基于對親姐姐的信任,將其名下銀行存折交給程甲保管,并將密碼告知了程甲。程甲在程乙外出務工期間無償替其保管存折,雙方形成保管合同關系。依法成立的合同,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,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。
本案中,自程乙將存折交付程甲時,二人之間成立保管合同關系,程甲應當妥善保管存折,不得使用或許可第三人使用,即未經(jīng)程乙同意不得支取存折存款,并在保管期間屆滿或者程乙提前領取存折時,程甲應當將存折歸還程乙。但程甲在保管存折期間未經(jīng)程乙同意擅自支取或委托其親屬彭某、彭小某支取程乙存折內(nèi)存款共計57,563元(支取367,980元-存入25,067元-轉賬134,050元-8,000元-房款105,000元-保險27,000元-贍養(yǎng)費11,300元),依法應歸還程乙。程乙超出部分的訴訟請求,缺乏事實及法律依據(jù),則不予支持。因此判決程甲還程乙57,563元,并賠償其利息損失,駁回程乙的其他訴訟請求。
責編:李林俊
來源:湖南法治報